最新评论
热门主题
- 从工作会议精神看“物业+养老”的民生温度 0 1074
- 天涯神贴-全集帖子——千G内容 自行下载 2 1042
- 八月份将发生! 1 215
- 《幸福被邀》 1 171
- 找个工作吧 0 126
目录
无
本文共计31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5分钟。
童年、老宅和摸秋
江南樵夫 2015
听母亲说,在我们老家过去有中秋节摸秋的习俗。
我幼年丧父,七十年代末随母还乡,赁住在当地蔬菜社杜家爷家里。因为彼此相处亲密,我便以大伯大妈尊称杜家爷夫妇。
杜家的房子是祖传旧宅,前后有两个很大的庭院。
前院阔廊高柱,十分巍峨。阶下碎石瓦砾,不知何年所遗,十几块参差不齐的青石板蜿蜒伸向东南,与大门口瓦顶门廊相接。
正东矮墙下,有不知什么年代的一个石砌花坛,顽强生长着一株嫁接过的老茶树。这棵珍贵的茶树每年冬寒未尽,春意初萌,都会迫不及待怒放出满树的红白两色茶花。
庭院东北角墙根处还有一株枝繁叶茂的罗汉松,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如果不是杜大伯告诉我,我都不知道罗汉松宽阔的针叶下面还会生长出如宝石般美丽的果实。
那果实起初是绿色的,慢慢会变红,最后变成紫色,可以吃。此物比葡萄小,有和宝石一样诱人的色泽,但那色泽和葡萄比起来更胶韧更内敛,用玛瑙来形容可能会更贴切一些。
后院象一个自然植物园,树高草密。有一棵梨树,一棵桃树,一棵泡桐,几棵柚树,然后是满园粽叶和齐腿深的马尾草,应季时也会有蒲公英、太阳花、马齿苋和车前草。
每当初夏,幼蝉会半夜钻出泥洞,把壳最后一次蜕在低枝上,然后爬到高处抱紧树干变成知了,只要太阳还在,就一直麻木地拼命鸣叫,配合树下纳凉的竹床,催眠打盹儿的儿郎。
间或,风袭云扰,太阳暂隐,蝉鸣惊止。突然的寂静,会使熟睡的劳人骤然惊醒。
龙柱虬枝的大树和云茂雾密的草丛通过低矮的窗洞,沟通堆放杂物的阁楼,形成一个生机盎然的秘密动物世界。有黄鼠狼和蜥蜴,也有老鼠和狐狸……这些自然造物整个秋天都在草丛中窸窸窣窣,在阁楼上神秘出没。
我们和它们彼此尊重,基本上和平相处。杜大妈边炒挂面边对我说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千万别打扰它们,你吵它一天,它吵你一年。
炒挂面是我们老家丰城的一道味道绝佳的民间佳肴。以西葫芦、肉丝伴以当地手工挂面爆炒而成,趁烫速食其味愈佳。
杜大妈每次炒挂面都会满满盛一大碗给我。
杜家老宅有永远不能穷尽的奥秘和幻想。后来杜大伯走了,杜大妈已经九十高龄,我去老宅看她。她的外甥女已经在老宅后院砌起一幢楼房。
她一只手被开水烫伤,仍然顽强地自己操持自己的事。我往她兜里放了几百块钱,她坦然接受了,这让我很感动,我知道杜大妈从来没有把我当成外人。
后院的院门在园子西北角的桃树下,只是装在门洞上一个带栓的木栅,从外面伸手进来就可以打开。宅子后门的钥匙永远放在后门房顶上的屋瓦下面,踩上门边的青石就能拿到。
门外有一条小路,小路下面是无边的荷塘。荷塘尽头是赣江大堤。有时清晨会有刚刚上岸的小鱼被摆在路边叫卖。
我在杜家宅院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我的中学时代,几乎是在独坐前院廊下看头顶白云蒸腾,和蹑足后院草丛窥园中万物躁动中悄悄度过的。
我也有过一只偶然邂逅的野猫。每天下午放学它就会准时F墙过来找我,和我玩耍嬉闹,就像投缘契机的好朋友一样从不爽约。我因为它才每天准时回家;而它因为我才认识了杜家大伯大妈。杜大妈从来都不喜欢猫狗,但它懂事乖巧,只吃给它的食物,从来不上餐桌,也不偷吃,又是捕鼠能手。几天下来杜大妈喜欢得不得了,便在堂前八仙桌旁的椅子上放了一个软垫,干脆让它住了下来。
它照样白天出去干自己的事,晚上和我不约而同准时回家。
可是有一天它突然没回来,杜大M比我还着急地四处去寻找。最后在别人家废弃的旧屋夹壁里找到了它的尸体。
杜大妈说它可能是误吃了有毒的老鼠被毒死的,真是可怜!她把它用火钳夹回来埋在了后头园子里的粽叶底下。
这是我童年最难忘的事情之一。
在我和妈妈赁住杜家宅院的七年间,除了这只聪明的喵星人以外,还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这就是摸秋。
每年中秋,上完晚自习回来,我都会看见,前院大门敞开,廊前月光下的台阶上摆起一个条案,上面放满花生、菱角、柚子、芋头和月饼……还点上一对明亮的蜡烛……。
其实家家户户也都这样。
附近的孩子会悄悄跑进各家庭院大大方方地去拿东西吃,不必打招呼,吃了就走……
而大人们则高坐堂前喝酒赏月,略通文墨的人还会吟诗作赋。
母亲说这叫摸秋,但城里的摸秋和从前乡下的摸秋大不相同。
从前乡下的摸秋可比城里的摸秋“粗暴”多了,摸秋的人会直接去别人家地里挖芋头、扯黄豆。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一个传统?摸秋的人会破坏别人家的芋头地和黄豆垅吗?会把别人家的芋头和黄豆洗劫一空吗?这个疑问一直困扰了我很多年。
母亲始终微笑着说不会的。但我却一直找不到为什么不会的理由,百思不得其解。
或有人对我说,摸秋只是一个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吧。并引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的“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为证。
又有人以“元末起义军将士中秋偷食百姓瓜果将被治罪,百姓佯以中秋偷食不算偷为借口替其请赦”遂逐渐形成传统的传说告我……
但我觉得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后来偶然浏览《圣经》,当我看到耶和华要求以色列人收割粮食时不准拾麦穗儿,必须把麦穗儿留给路过的外乡人和无助的穷人捡拾时,心下便霍然明白了。
原来摸秋也许正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利用中秋这个丰收团圆的节日,来一年一度接济赤贫穷人的习俗啊!
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伟大、智慧和善良其实是真的!
此后,每到中秋我都感慨万千!
因为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已经快要不知道大善为何物了。时过境迁,史海钩沉,我不知道慢慢地还会有谁能够记起,我们这个今天已经堕落至极致的民族,其实原来也曾真的如此伟大、智慧和善良过!
杜家爷、杜家娘已相继离世,杜家老宅也早已不在。但只要想起我的童年就会想起他们的音容,想起那只与我偶然邂逅却情同莫逆的野猫,想起那寄托了我全部童年幻想的两个庭院和庭园里自由忙碌的小动物们,更让我想起今天已经失传而我始终无法忘怀的那个古老中秋习俗:
摸秋!
赋诗一首,以纪念今天的中秋佳节
曰:
花生菱角廊前霜,摸秋儿童月下忙。
蟹肥花黄酒刚热,歌飞诗落天正凉。
芋香豆熟凭卿取,情浓意密乘秋藏。
三秋古意惜不续,如今少年不还乡。
主题数 9 | 帖子数 2 | 精华数 0 |